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摜蛋 成中國年輕人社交場"重頭菜"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正值“五一”假期,相比人山人海的各大景區,不少人選擇宅在家裡,約上三五好友前來共享愜意時光。此刻,總能聽到這樣一個高頻詞——摜蛋。


“飯桌上大家討論摜蛋,我以為是當地特色菜。”戲謔的話將世界一分為二,一半會打摜蛋,一半不懂摜蛋。

此摜蛋非彼灌蛋。


關於這項起源於江蘇淮安的紙牌游戲,民間流傳著一句順口溜:飯前不摜蛋,等於沒吃飯。飯後不摜蛋,等於白吃飯。

方言中,“摜”意為“扔”,“蛋”源於“炸彈”中的“彈”。扔炸彈,三個字厘清了摜蛋在牌桌上的底層邏輯。

什麼叫摜蛋?簡而言之,它算是斗地主、爭上游等傳統紙牌娛樂項目的綜合版。一張桌、兩副牌、四個人,兩兩組隊,以輸贏升級的方式進行游戲。

“趕緊把借我那幾件實事整理一下,發咱們摜蛋群裡。”2023年春晚小品中的這句台詞,讓很多人第一次聽聞摜蛋。

一年時間,它已在2023中國年度新銳榜中獲封“年度游戲”。

在江蘇地區,摜蛋的流行程度屬於現象級。汪汪(化名)的講述中,那句順口溜並非空談,“(江蘇)比較好的飯店包廂裡都會提供四人桌,方便客人飯前摜蛋。”

同為江蘇人,在小華(化名)的理解中,融合了牌類游戲百家之長的摜蛋,早該名聲大噪。

用摜蛋打發時間、增進感情是小華和朋友在學生時代的共識。工作後,她卻意外發現這個游戲其實被認為是小眾的存在,“只有逢年過節回江蘇老家時會和家人玩一玩。”

直到今年,小華突然發現,摜蛋開始流行了,大家樂此不疲。“我父親的朋友自發組織了摜蛋比賽,其中有普通愛好者,也有專門記牌、算牌的行家。坐高鐵時我發現隔壁座位的大叔也在玩。”




航拍千人摜蛋比賽現場。(資料圖) 薛曉紅 攝

中年人群體裡,這種熱衷屢見不鮮。

“60後”梁國棟(化名)是一位資深斗地主玩家,牌齡已有10余年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接觸到了摜蛋。“現在打摜蛋已經成為了我家茶余飯後的固定娛樂活動。”

有一種說法:摜蛋是從金融圈火起來的。林凱(化名)用“實用”來形容這項紙牌游戲。作為基金分析師,過去幾年,他不斷提升著自己的摜蛋技術。


在很多生意場合,打摜蛋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一種儀式。

“我的客戶多是高端人群,很多在江浙滬地區,他們把摜蛋視為有完美社交距離的溝通方式。”

如何組合牌內炸彈、化解對手炸彈是摜蛋中的制勝關鍵。牌桌上的博弈,讓林凱有更多機會觀察客戶的選擇,“打牌能看出人的性格,比直接了解他更容易。”

“生活中會向朋友推薦摜蛋嗎?”對此,林凱表示:何樂而不為。

於是,在口口相傳中,這項始於上世紀60年代的牌局正在年輕人中“破冰”,演變為社交場“重頭菜”。

過去一段時間,北京多個茶舍推出了“摜蛋套餐”,價格在200-500元不等,部分門店平均年售出量可以達到300個以上。也有茶舍提供摜蛋零基礎教學。

“我們都是剛學會摜蛋的新手,正好湊在一起來玩。”章慶(化名)這樣說道。配著幾杯清茶,足以讓四位許久未見的好友度過周末。

如此場景,正以極快的速度成為年輕人社交選擇中的新寵。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4 秒